2010 年,比利時編舞家亞蘭 ‧ 布拉德勒(Alain Platel)問一些年華老去的扮裝皇后和反串藝人,是否想參與他的舞作《梔子花》,上台再做最後一次演出,結果這支作品在全球收到熱烈迴響。最後一次演出時,這一群多采多姿的藝人向水銀燈下的人生告別,最重要的,也一一向同伴道別。當巡演結束後,他們試著重新整理日常生活,這部紀錄片也跟拍了其中一些人的生活片段,包括清理妓院、和寵物交談、上鋼琴課等影片。

1989年,柏林圍牆倒下前,為東西德統一放上最後一根稻草的,是當時匈牙利總理內梅特一個善良的決定。奧斯泰格與拉絲為八九歷史尋源,發現了華里沙,哈維爾,戈巴卓夫外,還有被遺忘的內梅特。內梅特親身亮相,爆出五月開放邊境的前因後果。 德小人物舒爾茲偷越邊境遭槍殺,促成重大決定。舒爾茲妻子講述當年越境經過,勾沉大小故事,紀錄片段揉合事件重演,幾乎重現一部驚慄劇情片。11月圍牆倒下,他們都功不可沒。

1989年,東西德間的柏林圍牆倒塌,冷戰正式結束。但世人不知道,導致柏林圍牆倒塌的遠因,竟然是因為匈牙利的財政困窘!為何東歐小國匈牙利,總理所說的一句話,能夠撼動當時以蘇聯為首的鐵幕陣營?又是什麼樣的波濤轉折,讓東德的獨裁統治者願意拆除象徵權力鞏固的柏林圍牆?本片巧妙交織歷史畫面,重現歷史真相,為紀錄片製作寫下新紀元。

如果有一天的時間可以性別互換,你會選擇當一天異性嗎?男人的世界長什麼樣?女人眼中的男人世界又會是怎麼樣呢?位於紐約的工作室,專門探討男人與女人之間不同之處。藉由邀請數位女性從裡至外扮演成男人,嘗試一天的大膽試驗,並探索其中的奧妙與差異。

來自伊朗的偷渡客,夢想到西方世界追夢,卻被困在希臘動彈不得;同鄉的阿米爾有過類似遭遇,好心收留他們,一起住在公寓中。時間過去,夢想仍遠,生活越趨困難,大夥雖情如兄弟,終究無法撫慰異鄉無家的失落有人考慮返鄉,有人冒險繼續追夢,關於離散與鄉愁的生命篇章,持續上演。

漂浮在海洋表面的塑膠廢棄物,只占海洋塑膠的1%,那麼其他的99%呢?

愛吃海鮮,尤其是貽貝的老饕,每年就有60個微塑膠,從海產轉移到你的腸組織裡。當塑膠與食物鏈的整合越密切,塑膠就越接近我們的餐桌!

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研究指出,海洋表面塑膠的總量高達23.6萬噸,但這只是一年流入海洋廢棄物的1%,有那麼多的塑膠流入大海,但我們卻不知道在哪?

直徑小於5毫米的微塑膠,從北極到南極,途經熱帶海域都有它們的蹤影。微塑膠體積微小,所釋放出的生態毒性,形成一種新興的生態系統-塑膠生物圈的家,塑膠垃圾會加速有毒物質進入食物鏈,一旦進入食物鏈,危及的不僅是海洋生態,目前已超過200種不同海洋生物的胃裡,發現了海洋塑膠微粒,人們吃了這些海鮮,尤其是貽貝和魚類,等於攝入了令人憂心的污染物。我們將塑膠丟棄,繞了一大圈又回到我們體內,儼然一場新食安危機。

塑膠廢棄物,為什麼會神秘消失?被生物吞噬了嗎?還是碎裂成細小微粒而難以追蹤?一旦進入食物鏈,會對人類和海洋生物產生什麼影響?本片紀錄全球科學家動身尋找海洋塑膠的過程,呈現令人震驚的結果!

我們享受塑膠為我們帶來了的便利和快速,但隨意丟棄塑膠製品的代價,卻是相當沉重。

我們已為孩子做好在未來進入職場的準備了嗎?

現今的工作有40%會在未來消失, 機器取代人力,所有重複性的工作都將面臨危機。在可見的未來,大量的工作即將被取代,不再是危言聳聽!

我們所身處的現代社會中,有許多便利的科技, 而這些科技也漸漸地降低了各產業的人力需求。有一天,許多我們所熟知的工作可能都會消失。未來企業的發展,自動化的趨勢已不可避免。

為了因應這樣的轉變,有某些組織正積極推動教育改革,增加程式編寫等專業科技領域課程,教導學生學習科技、控制科技、掌握科技, 期望及早從年輕世代開始,培養其科技觀,讓他們能夠經得起未來!

六個高中死黨因為喜歡張雨生的歌組成「月球幫」樂團,主唱李恩佩 (宋芸樺 飾演)任性好強,是樂團的核心人物。吉他手汪正翔(劉以豪 飾演)一直默默守候著恩佩,喜歡卻沒有勇氣告訴她…恩佩最大的夢想就是成為閃亮的歌手,畢業前這個機會終於來到,日本最紅唱片經紀人「小室哲哉」來台徵選新秀!一顆閃耀的星蓄勢待發,沒有人知道她會不會成功…

多年後五個朋友再度相聚。而張雨生的歌,似乎只是支撐青春時代的小小夢想,汪正翔西門町巧遇賣玉蘭花的神祕婆婆之後,竟然回到1997年的高中時代。在即將畢業的前三天,他能逆轉情勢,改變好強追夢不要命的恩佩嗎?

面對父親的奇怪要求,要去死在瓦拉納西聖城,並獲得救贖,一個兒子別無選擇,只能踏上這個旅程。

77歲父親飽受不祥之夢困擾,預感自己死期將近,於是逼著兒子陪他走一趟位於恆河畔的聖城瓦拉納西,希望能在那裡告終,獲得救贖。兒子別無選擇,只好放下手邊繁忙的工作,陪著頑固老爸展開旅行。他們入住一家「巴哈旺大飯店」,預約等死房間,飯店規定15天內沒去世就得退房,隨著時間一天天流逝,兒子掙扎於工作責任急著回家,而老爸卻彷彿回春…。

紐約公共圖書館實踐人人皆有知的權利,體現了深植人心的美國民主信仰。知識之門為所有民眾開啟。

帶領觀眾深入世界首都的歷史地標、全美第二大知識機構「紐約公共圖書館」,探索其獨到的入世之舉,揭開海納百川的書香重鎮如何成就紐約最美的人文風景。

透過懷斯曼的客觀凝視,紐約公共圖書館敞開大門歡迎每個人前往,館員齊心協力為民眾釋疑、啟發學習,每個人都能在此獲得全方位的資訊、服務與課程,為社區群體帶來改變的力量。紐約公共圖書館實踐人人皆有知的權利,體現了深植人心的美國民主信仰。每座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心靈聖地,紐約公共圖書館絕對是此生必訪的悅讀天堂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