週四, 01 十一月 2018 14:16

為未來的職場做好準備

我們已為孩子做好在未來進入職場的準備了嗎?

現今的工作有40%會在未來消失, 機器取代人力,所有重複性的工作都將面臨危機。在可見的未來,大量的工作即將被取代,不再是危言聳聽!

我們所身處的現代社會中,有許多便利的科技, 而這些科技也漸漸地降低了各產業的人力需求。有一天,許多我們所熟知的工作可能都會消失。未來企業的發展,自動化的趨勢已不可避免。

為了因應這樣的轉變,有某些組織正積極推動教育改革,增加程式編寫等專業科技領域課程,教導學生學習科技、控制科技、掌握科技, 期望及早從年輕世代開始,培養其科技觀,讓他們能夠經得起未來!

發佈於 多媒體影音
週四, 01 十一月 2018 13:37

悅讀:紐約公共圖書館

紐約公共圖書館實踐人人皆有知的權利,體現了深植人心的美國民主信仰。知識之門為所有民眾開啟。

帶領觀眾深入世界首都的歷史地標、全美第二大知識機構「紐約公共圖書館」,探索其獨到的入世之舉,揭開海納百川的書香重鎮如何成就紐約最美的人文風景。

透過懷斯曼的客觀凝視,紐約公共圖書館敞開大門歡迎每個人前往,館員齊心協力為民眾釋疑、啟發學習,每個人都能在此獲得全方位的資訊、服務與課程,為社區群體帶來改變的力量。紐約公共圖書館實踐人人皆有知的權利,體現了深植人心的美國民主信仰。每座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心靈聖地,紐約公共圖書館絕對是此生必訪的悅讀天堂!

發佈於 多媒體影音
週四, 01 十一月 2018 13:16

五星級明日餐廳

今年最顛覆你想法的美食電影!有著「詩人主廚」之稱的「美食社會運動家」馬西莫博圖拉,於2015年米蘭世博會開設「明日餐廳」,秉持著「食物零浪費,剩食變盛食」,進行一項飲食革命的動人勵志之路。

2017多倫多環境影展最佳加拿大長片,2016聖賽巴斯提安東京美食獎。

經營2016「全球50家最佳餐廳」冠軍名店「Osteria Francescana」而聲名大噪的主廚瑪西默博圖拉(Masimmo Bottura),這位有「詩人主廚」之稱的美食社會運動家,於2015年米蘭世界博覽會開設了「明日餐廳」,秉持著「食物零浪費,剩食變盛食」,進行一項飲食革命。博圖拉率領超過60位世界知名主廚,在米蘭世博會期間蒐集15噸以上的「未食用食材」,做出超過一萬份以上的米其林美味料理,回饋當地的流浪漢、低收入戶、甚至是難民。美國《環球郵報》說:「如果說麥可波倫、摩根史柏路和傑米奧立佛的美食主張,啟蒙了我們的食物想像,那下一位就該是瑪西默博圖拉了。」博圖拉:「如果能用隔夜變硬的麵包做出美味的料理,那才是真正厲害的廚師!」

發佈於 多媒體影音
週四, 01 十一月 2018 13:13

一級危險

被譽為龐克教父的伊吉帕普於1967年創立了丑角合唱團,深深影響著後來的龐克音樂。本片是由導演吉姆賈木許執導,紀錄關於他們的傳奇故事。

發跡於60年代末的伊吉帕普和丑角樂團,被譽為「史上絕無僅有的偉大搖滾樂團」,他們以底特律硬漢搖滾獨有的舞台張力,生猛暴烈的野性樂風,自由遊走於搖滾、藍調、爵士等類型元素的多變曲式,乾脆俐落,簡單有力的三和絃編曲架構,在音樂史上立下獨樹一幟的原創標竿,深深影響許多後起之秀樂團。

音樂開創性之外,伊吉帕普的半身裸演,妖嬈唱姿,以及朝向麥克風架俯衝的瘋狂行徑,早已成為搖滾樂史上最具辨識度的主唱剪影。2010年,伊吉帕普和丑角樂團正式登入搖滾名人堂,更加確認其經典不朽的樂史地位。

發佈於 多媒體影音
週日, 07 十月 2018 15:12

敦克爾克大行動

[敦克爾克大行動]以二次世界大戰為故事背景,當數十萬名英軍與盟軍被敵人的武力團團包圍,他們的背後只有冰冷的大海,而敵軍正從四方進逼,隨時可以一舉殲滅盟軍。敵軍利用大規模空襲的方式攻擊海灘上無處可躲、彈盡援絕的盟軍。為此,英國下令出動各式大小船隻,冒著猛烈的戰火,出發拯救盟軍。這是改變二次大戰結果的關鍵行動,也是塑造現今世界的決定性事件之一,希望是他們唯一的武器,存活就是勝利

發佈於 多媒體影音
週一, 01 十月 2018 16:11

逐夢芭蕾

對芭蕾舞者來說,身體就是他們的一切。薇若妮卡畢業於知名的華沙芭蕾學院,從十歲開始便將一生貢獻給芭蕾,然而伴隨她成長的,卻是數不清的孤獨和寂寞、汗水與淚水交織的日子,忍受身心靈的痛楚,只為了站在舞台上成為頂尖的舞者。從波蘭到聖彼得堡,從西班牙再到柏林,一次又一次的甄選,通常上百名舞者當中只有六名舞者能入選。好不容易被選入舞團,但是在柏林歌劇院表演前兩天,薇若妮卡的腳卻意外受傷,只是對她來說,放棄夢想卻比堅持來得困難…。

發佈於 多媒體影音
週一, 01 十月 2018 16:07

我不是你的黑鬼

由山謬傑克森感動獻聲、刻劃美國黑人民權運動血淚史的《我不是你的黑鬼》,自推出後便嶄露鋒芒,不僅橫掃數座國際影展最佳紀錄片、觀眾票選獎,更強勢入圍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,榮獲BBC嚴選2017十大必看佳片,高踞美國各大傳媒年度推薦最佳影片。本片改編自美國作家詹姆斯鮑德溫未完遺作《謹記此屋》。作品憶及1960年代黑人民權運動過程和他的摯友—麥格艾佛斯、麥爾坎X和金恩博士三大精神領袖接連遭到暗殺的事件。這部作品尚未完成,鮑德溫就因胃癌逝世,遺下手稿來到海地導演哈烏佩克手中,成就這部見證美國民權運動最重要的光影篇章!

發佈於 多媒體影音
週一, 01 十月 2018 15:56

臉書效應

19歲的凱莉死於車禍,突然有人把凱莉的願望清單放在臉書上,結果全球瘋傳,現在全球各地的人都在分享她的夢想,和完成她的人生目標:自己創業、學衝浪、寫歌、「領養小孩」計畫、「海外志工」團體、「開個育幼院」。凱莉的精神透過這些人永遠活著。

安珀是11年級的中學生,她打網球、跳舞以及參加合唱團,儘管有眾多活下去的理由,安珀在衣櫥裡上吊自殺了。安珀最後在臉書上寫著「如果我今晚死了有人會哭嗎?」卻遭網友回嗆「別說了,直接去做」。我們透過安珀的臉書,鼓勵同學們說出被霸凌的經驗以及求援。

潔娜得了「肺高壓」的罕見疾病,為了活到21歲,潔娜需要新的肺臟,然而美國只有0.3%人口簽署了器官捐贈同意書。雖然潔娜在手術後不幸逝世,但「潔娜洛信託基金會」繼續募款幫助肺高壓病患,她的「讓我活到21歲」活動,在南非讓簽署器捐同意書的人增加了287%。

發佈於 多媒體影音
週一, 01 十月 2018 15:51

全球隱形殺機

現在全世界各地的人,24小時整個身體都受到輻射,生物的演化沒有適應輻射的機制,所以整個生物環境,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會受到危害。比起一百年前,現今大自然的輻射量大概是一千兆倍,全球約有超過10%的人得到電磁波敏感症。科學家證實微波會摧毀DNA分子的結構,也就是遺傳物質的基底,這種損害可能就會引發癌症。手機會引發癌症,這是世界衛生組織(WHO)和國際癌症研究中心(IARC)的結論,手機和雙酚、廢氣或其他汙染物一樣「可能致癌」。不顧未來後代,只為了眼前的利益,我們可能遭受遺傳損害,而且不只是人類。微波充斥全世界,植物、動物、人類的細胞都一樣將遭受破壞。

發佈於 多媒體影音